欢迎来到“沧州明珠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河北沧州运河区、新华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中国农大的“曲周故事”人物篇① 辛德惠:改土治碱倾一生

(本地)中国农大的“曲周故事”人物篇① 辛德惠:改土治碱倾一生

来源:沧州明珠网作者:力洁玉更新时间:2020-10-15 10:29:53 阅读:

本篇文章2252字,读完约6分钟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扎根衢州46年、服务农村振兴的感人故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日前,本报记者赴衢州采访,追寻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足迹,探访这些奋斗者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实现他们“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信念。

[个人名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生态学家、农业生态学家辛德辉是黄淮海平原盐碱综合治理的主要实施者。在他去世前的27年里,他在衢州扎根,改良土壤,发展绿色农业。他死后,部分骨灰被安葬在中国农业大学衢州实验站。

记者白增安

衢州县四疃镇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西北角有一处墓地,埋葬了辛德辉院士20年的部分骨灰。去世前的27年,他扎根于衢州的改土控碱,发展绿色农业。他英年早逝后,葬在这片他奉献了一生的土地上。

每年清明前后,当地都会有很多农民自发来祭奠恩人。他们把自家地里种的粮食、瓜果、蔬菜放在墓碑前,希望辛院士转型后能尝到盐碱地的果实。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管理盐碱地,我们就不会终身离开

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辛德辉等一批青年教师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衢州县著名老碱窝张庄扎营,研究旱涝碱盐综合治理,开始了从土壤改良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示范。

如果盐碱地管理不好,我们永远不会离开。面对白色的盐碱地和衢州人民的期待,辛德辉和他的战友们铮铮誓言,卷起裤腿,踩着泥水,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战斗中。

为了让村里的人吃到他们盐碱地上生长的粮食,告别苦日子。辛德辉教授白天和我们一起挖沟,开渠,平整土地,筑坝,晚上在草堂测土,记录分析数据,查阅地质资料。他是我们伟大的救世主和永远的爱人。张庄村的老支书赵文热泪盈眶地回忆道。

1973年11月初,中国农业大学衢州实验站按照张庄村南部确定的400亩重盐碱地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开工建设。1974年秋,建立了以张庄为中心的第一个4000亩试验区。1975年春,张庄试验区逐渐向西延伸至黎嘴干渠,第二代试验区扩大到6000亩

到1987年,曲周县盐碱地面积减少了近70%,亩产粮食732公斤,亩产棉(绒)111公斤,比处理前的1972年分别增加了4.7倍和4.2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不到100元增加到1500元以上。曾经荒无人烟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稻粮河,在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低产地区创造了丰田的高产神话。

农业大学衢州实验站老工人张书奎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是黄淮海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关键时期,借鉴了衢州的经验。辛德辉教授一年在衢州连续呆了300多天,春节期间无法去北京的家。

以辛德辉为代表的几代农民与衢州人民并肩作战后,1993年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被誉为中国农业的两弹一星。

为了以后的事业,不遗余力而死

辛德辉是一个工作狂,工作了就忘了吃饭睡觉。他一生致力于农业和衢州大地。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了以后的事业不遗余力,然后死去。

衢州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东明回忆说,1995年夏天的一天,他去农业大学实验站看望辛德辉,同事们说他在监测棉田的数据。张东明去田里找,在那里他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烈日下,辛德辉正弯腰蹲在田里,一个个仔细记录着落桃的数量,直到调查结束,他的衣服才汗流浃背地从棉田里出来。这位年迈的教授和科学家的奉献令人敬畏。

还有一次,衢州县农业局的一个负责人去辛德辉,走进他的办公室,却看到角落里有个电风扇在用裤子转。辛德辉趴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写科研报告。房间像蒸笼一样闷热。负责人对此印象很深,回到县里后立即做了汇报,并要求他设置一把空钥匙。辛德辉摇摇头,拒绝了。他说:实验站里没有一个同志有空钥匙。这个怎么做比较特别?

辛德辉一生淡泊名利,从不为自己争光,不求利益。1995年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评选,他在资历和条件上都有优势。老师没有认真对待准备参赛院士的申请材料,也没有报名。是在我们组织上报材料之后,他才以高票当选院士。他的学生郝今敏说:

辛德辉直到去世都谢绝了对院士的各种优待,和其他老师住在同一个90多平米的三居室一厅住房里。他的爱人刘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一个在衢州,一个在云南。因为不能见面,经常要给对方留言:把你家的钥匙放在树下,回来自己开门。但是他们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双胞胎女儿不得不由北京林业大学的老人照顾。

中国农业大学前校长史元春教授和辛德辉教授是衢州实验站的亲密战友。他们在张庄实验站的一所房子里住了8年。他回忆说:老辛患有先天性高血压,但从来没有在意过。1986年冬天,我在衢州工作的时候,因为心绞痛加重,在邯郸住院。我去医院看他了。主治医生说他是医院里最不听话的病人,一边治疗一边看资料搞科研。

1999年5月,辛德辉刚从四川考察回到北京。当天,应中国科协邀请,他赶赴浙江象山,参加全国松材线虫病专家组的调查工作。途中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衢州人民失去了亲人。时任县委书记杨忠信代表家乡父老前往中国农业大学悼念,并代表家乡父老要求在衢州安葬辛德辉院士的部分骨灰。在骨灰安葬仪式上,当地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泪流满面,辛德辉院士的姐姐辛舒针女士热泪盈眶:兄弟,衢州人民把你带回来了!

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尊由衢州人民塑造的辛德辉院士铜像,连同基座,高2.7米,象征着辛德辉27年改造土壤治碱,造福衢州人民。

辛德辉长期保持着记笔记、写日记的习惯。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他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句话:无私无畏,无私无私,利他利国,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一个共产党员无悔的初心浸润在字里行间,令人感动,令人振奋。

标题:(本地)中国农大的“曲周故事”人物篇① 辛德惠:改土治碱倾一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

沧州明珠网介绍

河北沧州明珠网怀着“立足沧州、服务沧州、形象沧州、发展沧州”的宗旨,为您提供最新沧州新闻资讯,沧州各县动态,沧州人事考试信息,沧州社会新闻,沧州旅游景点等。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最详细的新闻报道,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人民群众提供迅捷实用的信息,让百姓能够及时获知惠民政策,沧州各区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