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沧州明珠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河北沧州运河区、新华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来源:沧州明珠网作者:力洁玉更新时间:2020-10-09 19:51:02 阅读:

本篇文章4902字,读完约12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将中国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认真把握和理解这一重要战略布局,必须了解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新布局,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总结,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56年开始进入全面建设时期,当时完成了三项改革,即社会主义革命结束后。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经历了四个阶段,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国初期,可以称之为总司令式布局。强调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所以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用革命工作和政治工作带动和推动其他工作。这种布局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可行的。理论上讲,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时候,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正如列宁所说,与经济相比,政治必须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要发挥上层建筑和政治工作的作用,促进社会变革。但是,在革命完成后,进入相对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应该在社会存在中强调经济基础,在社会意识中决定上层建筑,以发展生产力和经济为主要任务。这种思想如果不扭转,停留在革命时期,思想就跟不上实践的需要。结果它发动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最后演变成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球性错误。可见这种布局是需要发展的。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作为总设计师,强调要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他也注意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他提出要把重点放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艰苦奋斗上。并强调要把握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小平同志的设计,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布局曾经是两个文明的布局。这种布局涵盖了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然也涵盖了一些生产条件,如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同时强调了科学、思想和政治领域的一些建设问题。从实际出发,符合我们党转移工作重心的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从理论上讲,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强调社会存在是第一位的,应以物质文明建设为重点,同时注意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这个布局完全正确。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小平同志在总结八十年代末政治动乱的教训时说,这十年最大的错误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足。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针对实践中的这种偏差,我们该怎么办?江泽民同志出来主持中央工作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文明同精神文明建设分开,突出重点,引起全党注意。他多次指出要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抓在一起,并相应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三大纲领的布局,即在经济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上,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政治上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三个方案的布局体现了一个新的现实要求,即解决把思想政治建设纳入普遍意识建设或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使其地位不是很突出。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政治文明被提上日程。从理论上讲,除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之外,还有一个原则,即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互动原则,以及马克思经典论述中的政治文明概念。三个节目的布局不否认经济、文化、政治以外的社会文明。但是,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包括社会科学和学术界,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观点。作为执政党,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至于普通人的社交生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让普通人操心吧。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到党的十七大的时候,我们全党已经认识到了各种社会问题,执政党不可能不重视。因此,胡锦涛同志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清晰地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党的十七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确立四位一体的布局。在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文明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学会教书、老有所养、谋生、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目标。执政党应该提出这些民生问题,带领人民为幸福而奋斗。这样的布局符合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现实要求,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我们不仅要看到基本的社会矛盾,还要看到非基本的社会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一个矛盾系统中,基本矛盾掌管全部,贯穿整个过程,决定过程的本质。但是,非基本矛盾是伴随着存在的。一些非基本矛盾解决了,又出现了一些非基本矛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解决经济、政治、文化问题,还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不关注社会问题,不关注基本矛盾以外的问题,思维是片面的。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几年后才发现,把自然环境和资源放在社会建设上是不够的。虽然我们已经明确表示要建设生态文明,但还没有上升到与四大建设并列的位置。现实中,许多干部群众对此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分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这种布局的实际依据是什么?主要是环境和资源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无法重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齐头并进,提高其地位,引起全党全国的高度重视。从理论上讲,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频繁出现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宜的、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原则。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从一个统帅、两个文明、三大纲领、四大建设到五位一体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的深化。十八大确定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科学发展的指南。

五位一体的布局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的、全面的、系统的运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理,使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系统、深刻。

在这里,我主要列举六个方面给大家看:一、过去的唯物史观教科书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建设,是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原则?经济建设应该被视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换句话说,经济建设不仅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也是其他社会现象的基础。好的经济建设不仅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发展,也决定了上层建筑以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到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第二,教科书上说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负面影响,强调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为其开路,为自身经济基础的巩固提供政治保证。事实上,国家政治上层建筑不仅服务于经济基础,还服务于经济基础之外的社会工作、文化工作乃至生态文明工作。因此,政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要巩固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经常化和可持续化,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强大后盾,并且必须由国家权力来维持制定一系列规范性制度。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到政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为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文化的服务、规范和巩固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再次,过去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负面影响。社会意识中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我们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其他文化的作用呢?我也承认有,我也注意到了,但是不多强调。今天,作为一个系统,所有的文化建设都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员,共同提供精神动力。因此,在文化建设领域,既要重视意识形态文化建设,也要重视非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做到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到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我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第四,以往的教科书为了简单起见,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并在这两大类中抽象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进而制定了基本社会矛盾理论。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需要从具体到抽象的提炼,否则就无法把握社会的本质。但经过提炼,并不代表不是基本矛盾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回过头来看,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也要思考一下,把整个社会看成是基本的和非基本的社会矛盾的统一体。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基本矛盾中的问题大多是通过经济、政治、思想建设来解决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建设是指狭义的基本社会矛盾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广义上不仅指不是基本矛盾的社会问题,也指基本矛盾不能完全归于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社会问题。比如教育,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很难说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但也涉及到思想上层建筑和生产力。所以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渗透了基本矛盾的问题,也应该看作是社会建设的问题。总的来说,社会建设是整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条件。从社会是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的统一体到社会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条件,为我们党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深刻的理论依据。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第五,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过去的说法。必要条件是必要的条件,没有它们是做不到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生活在一个地理位置上,没有它,就不行。然而,过去确实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是我们有一个错觉,似乎这个地理环境可以被重视,也可以不被重视,因为它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要强调的是,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但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条件被破坏,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因此,今天,我们党认识到,地理环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也涉及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要求。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我们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第六,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是唯物史观走到尽头的时候,它强调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比起领导和个人,百万人的力量足够大,人心靠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天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首先重视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的核心地位。同时要关心群众中的每一个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从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这为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定的立场、观点和根本方法。

(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讲这一系列理论,需要我们好好看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科书,才能了解我们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理论基础。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与时俱进,有自己的理解、超越和创新。当然,也可以从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把握五位一体布局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创新。

总之,我们必须从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的高度,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新布局,增强落实十八大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更好地推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面建设。(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党校副巡视员、副校长刘

标题:(本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历史由来和理论依据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河北沧州明珠网为网友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沧州新闻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沧州明珠网的编辑将为您删除。

沧州明珠网介绍

河北沧州明珠网怀着“立足沧州、服务沧州、形象沧州、发展沧州”的宗旨,为您提供最新沧州新闻资讯,沧州各县动态,沧州人事考试信息,沧州社会新闻,沧州旅游景点等。以专注态度和专业精神,向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最详细的新闻报道,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人民群众提供迅捷实用的信息,让百姓能够及时获知惠民政策,沧州各区县动态。